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嘉兴新农村建设赶了个“早”

  据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过去两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缩小为2,居全国前列。

  同济大学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教授们在嘉兴农村考察时,看到一条条通村达户的水泥路、一幢幢漂亮的农民别墅、一辆辆从农家院子里开出来的高级轿车,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看长三角,长三角新农村建设还得看嘉兴!”

  嘉兴新农村建设何以有今天的成就?市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叶时金说:“这一切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早、决策早、行动早。”

  时间追溯到2003年4月。刚上任的市委书记黄坤明带着省委、省政府“融入、实现新跨越”的重托,连续一周时间,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嘉兴的均衡发展让他惊喜:所辖五县(市)都是全国百强县,城乡经济没有严格的“分水岭”。而农村要求加快发展的现状和农民渴求更加富裕的心声又让他陷入了思索:嘉兴富民强市的新途径在哪儿? 

  当时,“五个一”工程是嘉兴市委、市政府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在长达3年时间里,一个中心镇、一个示范村、一个特色工业城、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带的建设,为嘉兴找到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兴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拐点。黄坤明在调研时发现,嘉兴所面临的不单纯是“三农”问题,而是机制体制问题,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全市范围内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问题。 

  于是,一种发展新思路逐渐清晰:要想进一步提升嘉兴区域,必须城乡抱团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创造力。在随后召开的嘉兴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推进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

  副市长沈雪康告诉记者:“城乡一体化是嘉兴建设新农村的新途径,用工业化的思路来推进农业现代化;用城镇化的思路来建设农村新社区;用市场化的思路来深化农村改革;用市民化的思路来调整农村政策,它在‘五个一’工程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嘉兴从此揭开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程中,有人疑虑地说:“推行城乡一体化,这个目标提得是否高了点?”主要领导的方向始终很明确:“嘉兴所提出的城乡一体化既不是一样化,也不是同步化,而是通过城乡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现共同繁荣。”在沈雪康的记忆里,为了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六个专题规划,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5次会议才达成共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肯定了嘉兴的发展思路,并希望嘉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创造新经验。

   在过去的3年时间里,嘉兴市委、市政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建立了全新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2004年的市委1号文件《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六个专题规划,在全省率先构建起了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机制;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城市规划格局,着手进行《嘉兴市域总体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把全市391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将广大农村纳入了城市规划范围;率先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格局,把农民纳入统一保障服务的范畴。目前全市91%的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92%以上的农村“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农民收入的内在增长机制正在形成。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充分就业正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5年底,在全市153.42万农村劳动力中,有72%的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工作。

   嘉兴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关注。2005年3月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浙江代表团全体成员一起参加政府工作报告的分组审议时,认真听取了市委书记黄坤明关于嘉兴城乡一体作的汇报,并作出了重要指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事关9亿农民的大事情!嘉兴率先走了一步。”